原材料質量控制做好,就為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生產過程是產品的質量保證,而檢驗是驗證配方實施過程中是否有偏差。如果發現有偏差,可以進行系統的分析原因所在,后續進行糾正。在生產過程中,影響質量不穩定的因素主要有以有幾種:
1、操作人員因素
凡是操作人員起主導作用的工序所生產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員控制。造成操作誤差的主要原因有:質量意識差;操作時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規程;操作技能低、技術不熟練,以及由于工作簡單重復而產生厭煩情緒等。
防誤可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強"質量第一、用戶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戶"的質量意識教育,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
(2)、編寫明確詳細的操作流程,加強工序專業培訓,頒發操作合格證;
(3)、通過工種間的人員調整、工作經驗豐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員的厭煩情緒。
2、膩子粉機器設備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強設備維護和保養,定期檢測機器設備的關鍵部件和性能項目,并建立設備關鍵部位日常點檢制度,對工序質量控制點的設備進行重點控制;
(2)、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設備,禁止違章作業。
(3)、采用首件檢驗,核實設備運行是否正常;
(4)、配料員及包裝操作人員認真觀察設備運行狀態,有異常須第一時間反饋。
3、材料
保溫砂漿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在原材料采購合同中明確規定質量要求及與供應商簽訂質量保證協議;
(2)、加強原材料的進廠檢驗和廠內原材料使用過程的質量監控;
(3)、合理選擇供應商(質量應達到本廠要求);
(4)、搞好協作廠間的協作關系,督促、幫助供應商做好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工作。
4、工藝方法
工藝方法的防誤和控制措施:
(1)、輔助小料需嚴格按技術中心產品設計要求配比,不可缺斤少兩或配錯小料;
(2)、加強工藝指導及培訓,使操作人員熟悉投放小料的先后順序及注意事項;
(3)、加強小料稱量監控制度,并做好相關記錄,已便追溯;
(4)、嚴肅工藝紀律,對貫徹執行操作規程進行檢查和監督。
(5)、生產過程更換生產產品時須嚴格遵守有關洗鍋的相關規定。
(6)、不同的設備,嚴格按產品攪拌時間進行操作,嚴禁違規。
5、檢測的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確定檢測任務及所要求的準確度,選擇實用的、具有所需準確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測試設備(主要針對型式試驗)。
(2)、定期對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確認、校準和調整(主要針對型式試驗)。
(3)、規定必要的校準規程。其內容包括設備類型、編號、地點、校驗周期、校驗方法、驗收方法、驗收標準,以及發生問題時應采取的措施(主要針對型式試驗)。
(4)、確保每一鍋產品抽樣留存檢測(攪拌及批刮)并按規定保存留樣及做好檢測記錄。(不同產品依據相關檢測標準進行檢測判定)
(5)、發現產品異常須按“制程不合格品處理程序”操作,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出廠。
6、環境的因素
所謂環境,一般指生產現場的溫度、濕度、噪音干擾、振動、照明、室內凈化和現場污染程度等。
在確保產品對環境條件的特殊要求外,還要做好現場的整理、整頓和清掃工作,防止不合格品、回鍋產品混用或不合理使用造成質量隱患。產品質量的穩定及提升需要全員參與,共同努力。大力搞好文明生產,為持久地生產優質產品創造條件。